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系所设置 > 正文

矿物加工工程系

发布日期:2017-05-17 浏览量:

矿物加工工程系

矿物加工工程是昆明理工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历经近百年的发展与建设,已经成为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层次齐全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本专业以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加工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涵盖黑色金属、稀贵金属、非金属、煤炭等矿产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涉及冶金、化工、材料、环保等领域,形成了碎磨节能与增效、复杂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分选及综合利用、新型选矿装备及过程自动控制等特色鲜明、成果突出的学科方向。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本专业可溯源到1925年私立东陆大学工学院矿冶系, 1954年昆明工学院成立时称为“有用矿物精选”。196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设立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9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获得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加入华盛顿协议,实现了国际互认,2013年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师资雄厚,薪火相传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3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人,具有国外留学及访学经历的教师11人,具有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8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3人、国家督导及国家教指委委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云岭学者1人、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及技术创新人才4人等各层次人才。

★平台宽广,功能齐全

本专业拥有“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部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复杂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云南省金属矿尾矿资源二次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和“云南省复杂难处理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分选创新团队”。实验室总面积达4400m2,拥有集碎矿与磨矿、重选、磁选、浮选、化学选矿等不同工艺流程为一体、处理能力为0.2-2吨/日的柔性试验平台,拥有集声、光、电一体的选矿厂缩微模型,MODSIM选矿过程模拟设计特色实验室以及36个不同功能的实验室,具备理论研究、实验教学、技术创新、设备研发、扩大连选等综合功能。实验仪器设备达1500多台(套),包括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精密仪器20余台(套)。

★学研并重,成果丰硕

人才培养方面,以传统矿物加工专业为基础,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专业方向已拓展到冶金、化工、材料、环境、机制、自控等学科专业,满足了新时期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实现了跨专业、多方向、多渠道就业。每年招收本科生70人、硕士生50人、博士生10人及博士后15人,与国外10余所知名大学和研究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中德合作国际化办学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拓展了本科生、研究生出国深造的新通道。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及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100%。累计为国家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5000余人,分布在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党政机关等。

科学研究方面,开发了碎磨节能与增效、复杂有色金属共伴生多金属矿、难处理铜矿、超大型低品位锌铟锡铜复杂矿、难选铁矿等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发明了精确化装补球、浮选新型活化剂、悬振锥面选矿机、振动斜板盒浓密分级机、离心高梯度磁选机、磁性矿石除铁器等新工艺、新药剂和新装备,开拓了有色金属硫化矿“流体包裹体浮选效应”研究新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成果,科技成果转化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近十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5项,其中特等奖1奖、一等奖1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1项,省级十大科技进展2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0余项;出版专著26部,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

★继往开来,铸就辉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矿物加工工程是一门古老而又崭新的学科专业,在资源匮乏、生态脆弱与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今天,本专业将更加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在物理、化学、力学、矿石学、机械、冶金、自动化等多学科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材料、现代生物、信息技术等,为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