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30日,2025年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委会学术会议在云南昆明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主办,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省定量遥感重点实验室(筹)、云南省山地灾害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监测国际联合实验室承办。会议吸引来自全国16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的600余位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围绕AI时代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发展进行研讨交流,旨在推动AI技术与遥感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进步,推进成果转化,助力新时代摄影测量与遥感的高质量发展。

7月29日上午,会议开幕式由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云南省“兴滇英才”一层次云岭学者,昆明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唐伯惠主持。昆明理工大学校长王华教授首先致辞。他指出,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测绘遥感技术为支撑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提供了坚实关键技术。以唐伯惠教授领衔的云南省定量遥感重点实验室,持续攻克复杂环境下遥感机理建模与定量反演技术,深度服务自然资源监测、粮食安全、国土空间规划、生态评价、灾害预测、边境安全等核心领域,切实支撑国家与区域重大需求。同时强调,昆明理工大学将携手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卫国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并致辞。他指出,本次会议恰逢云南推进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将云南作为特色研究基地,联合昆明理工大学等云南高校,围绕高原山地遥感监测、热带亚热带生态遥感、矿产资源智能勘查等特色方向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遥感技术落地,赋能产业升级,服务民生改善。

随后,武汉大学龚健雅院士、中南大学吴立新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力哲教授、武汉大学张永军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秦荣君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胡翰教授先后作大会特邀报告;通过聚焦高精度实时智能遥感卫星发展、灾害遥感应急服务、自然资源监测智慧云脑、多模态遥感大模型、三维数据融合建模、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展现了当前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前沿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刻启发。

7月29日下午至30日上午,大会围绕高分辨率遥感、热红外遥感、高光谱遥感、LiDAR遥感、雷达遥感、倾斜摄影与实景三维、行星摄影测量与遥感等17个分论坛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举行了234场精彩报告,并评选出34个优秀教师报告和13个优秀学生报告。值得关注的是,会议针对遥感特殊应用领域,设立了农业遥感、热带亚热带遥感、山地遥感、低空遥感、大气云特性和辐射平衡遥感等特色主题,反映了遥感技术赋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同时面向遥感数据智能应用、人工智能与遥感、云计算与时空大数据以及国产遥感信息平台与技术等前沿领域,展示了AI技术在国内外遥感领域的创新应用。与会者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分享研究进展、碰撞思想火花,进一步深化了人工智能与遥感科学领域的协作与发展。


依托丰富的大会特邀报告和分论坛报告,本次会议成为连接学界与产业界的桥梁,有效促进了两者之间的深度互动,为跨学科融合创新与技术转化提供了坚实支撑。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在AI时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会议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系统梳理了AI技术和摄影测量与遥感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加速了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这不仅对提升我国在全球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服务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更彰显了摄影测量与遥感研究和科技工作者以科技创新支撑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