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5.04.10

|
姓 名: |
王超 |
|
职称职务: |
副教授 |
|
学 位: |
工学博士 |
|
电 话: |
18787058342 |
|
电子邮箱: |
wangchao@kust.edu.cn |
|
研究方向: |
冲击地压/岩爆等矿山动力灾害预测及防治 深地资源开发与灾害防控科技创新团队 (吴顺川教授) |
2个人概况: |
王超(1984-),山东济宁人,中共党员,博士,硕士生导师;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专项,获评昆明理工大学教学名师、红云园丁优秀教师、教育工作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担任《Green and Smart Mining Engineering》《矿业研究与开发》《矿业安全与环保》《有色金属(矿山部分)》等期刊青年编委,Buildings、Applied Sciences等SCI期刊客座编辑;同时担任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Mining, Metallurgy & Exploration、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等20余部期刊审稿人。现为云南省住建厅专家、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绿色矿山专家”、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专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基金面上项目、云南省人才培养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等30余项科研及教改项目;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部(主编2部、副主编2部、参编6部);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SCI/EI收录16篇);参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团体标准《露天矿山岩质边坡工程设计规范》;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教改论文26篇。
指导学生开展1项国家级、4项省级大创项目,获“互联网+”大创比赛省级金奖2项、省级铜奖2项、校级金奖3项,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2013.07-至今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
(2023.09-2024.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借调兼聘学习)
2011.08-2013.06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2006.09-2011.06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硕博连读)
2002.09-2006.07 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动静载荷作用下不同冲击倾向煤岩组合体破坏特性及前兆规律研究,主持;
[2] 云南省基金面上项目:岩爆烈度智能预测的机器学习集成模型优选及应用,主持;
[3] 云南省人才培养项目:煤岩变形破坏声电效应及冲击地压时空演化过程研究,主持;
[4]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含不同倾角层理的冲击倾向性煤体受载破坏损伤演化机理研究,主持;
[5] 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边坡工程学》研究生教学案例库,主持;
[6]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不同煤力学特性及冲击倾向性温度效应试验研究,主持;
[7] 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爆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横向科研项目:巴润露天矿采场边坡水治理方案研究,主持;
[8] 矿山热动力灾害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煤样冲击倾向性层理效应及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主持;
[9] 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地方高校教师就业育人能力提升改革与实践,主持;
[10]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项):课程思政背景下《矿业系统工程》金课建设等,主持;
[11] 昆明理工大学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新工科建设的地方高校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实践研究,主持;
[12] 昆明理工大学慕课建设项目:《安全系统工程》,主持;
[13] 昆明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内涵式建设项目: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主持;
[14] 昆明理工大学“智慧教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基于雨课件的《矿山测试技术》课程混合式智慧教学改革实践,主持;
[15] 昆明理工大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矿业系统工程》,主持;
[16] 昆明理工大学教育在线网络课程研究与实践项目:《安全系统工程》,主持;
[17] 昆明理工大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矿业系统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主持;
[18]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案例建设项目:《系统科学原理与方法》课程思政案例建设,主持;
[19] 昆明理工大学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矿业系统工程智慧课程建设项目,主持;
[20] 昆明理工大学“十四五”规划教材第二批立项项目:岩石力学物理试验与数值试验,主持。
[1] 2022年云南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融入新时代“开发矿业”精神的地矿类创新人才“11345”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序2);
[2]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二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地方高校矿业类专业课程思政“多元协同-三主两全”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序1);
[3]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五优资源建设,虚实结合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岩石力学一流课程创新与实践 (序3);
[4]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首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开发矿业”精神引领,校企全程深度协同,地矿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 (序3);
[5]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四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校政企研协同,理实并举改革,新时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复合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序4);
[6] 2018年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技术研发类)一等奖:基于水力致裂的低渗高突煤层强化卸压增透与瓦斯高效抽采技术 (序8);
[7] 2020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冲击地压致灾风险动态管控理论与方法 (序8);
[8] 2024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煤岩动力灾害多元信息集成监测及融合预警关键技术与应用 (序7);
[9] 2024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基于应力波作用机理和监测大数据的冲击地压智能预警关键技术 (序11);
[10] 昆明理工大学2021年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工程伦理教育为核心的采矿安全专业“三主-两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创新实践 (序1);
[11] 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采矿安全类课程O2O智慧教学改革与实践 (序1);
[12] 昆明理工大学2020年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新时代“开发矿业”精神引领下,矿业类创新人才“11345”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序2);
[13] 昆明理工大学2024年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四方协同 理实并重 启智润心 采矿工程新工科核心课程创新与实践 (序4);
[14] 昆明理工大学2024年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新时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才“校政企研”协同育人改革实践 (序3);
[15] 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2019、2022),优秀奖(2018);
[16] 全国高校(本科)微课教学比赛云南赛区二等奖 (2015);
[17] 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 (2018);
[18] 昆明理工大学教学比赛特等奖 (2018、2019、2021),二等奖 (2014);
[19] 昆明理工大学红云园丁优秀教师奖(2017、2019)、本科招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17)、教育工作优秀教师 (2020)、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先进个人(2020)、优秀共产党员(2021)、“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优秀指导教师(2021、2022)、教学名师(2022);
[20]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2023)。
[1] Chao Wang, Yv Liu, Dazhao Song, et al. Evaluation of bedding effect on the bursting liability of coal and coal-rock combination under different bedding dip angles. Advances in Geo-Energy Research, 2024, 11(1): 29-40. (ESCI, 中科院1区)
[2] Qiwei Wang, Chao Wang*, Yu Liu, Jianhui Xu, Tuanhui Wang, Yuefeng Li, Quanrui Liu. Explor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fuzzy evaluation model for rockburst. Mining, Metallurgy & Exploration, 2024. (SCI)
[3] Chao Wang, Yv Liu, Yuefeng Li, Xiaofei Liu, Qiwei Wang. Classification of coal bursting liability of some Chinese coal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Scientific Reports, 2024, 14(1), 14030. (SCI)
[4] Yuefeng Li, Chao Wang*, Yv Liu. Classification of coal bursting liability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imbalanced sample set. Minerals, 2023, 13(1), 15. (SCI)
[5] 王团辉,王超*,吴顺川,等.基于MISSA-SVM模型的边坡稳定性预测及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4): 135-144. (CSCD)
[6] 王超,李岳峰,张成良,等.煤冲击倾向性分类模型的指标无量纲化影响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29(11):20-25. (CSCD)
[7] 王超,李岳峰,邵琳,等.基于9种无约束优化算法的岩爆预测BP模型优选[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46(5):32-37. (北核)
[8] 王超,李岳峰,张成良.基于大样本数据挖掘分析的岩爆烈度分级预测模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1):26-31. (核心)
[9] 童雄,李克钢,王超*,等.新时代“开发矿业”精神引领下矿业类创新人才“11345”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矿业,2020,29(S2):44-48. (核心)
[10] 童雄,李克钢,王超*,等.面向区域新经济的地方高校矿业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矿业,2020,29(S1):60-65. (核心)
[11] 陈庆华,张俊才,王超*.地方高校本科专业预警的“四位一体”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教育探索,2022(1):41-45 (A刊).
[12] 王超.煤层注水防治冲击地压效果分析及可注性鉴定研究[J].煤炭工程,2018,50(1):92-95. (核心)
[13] 王超.基于有效冲击能量速率的煤层冲击倾向性指数研究[J].煤矿开采,2017,22(5):9-12. (核心)
[14] WANG Chao.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ignals during fracturing of coal or rock [J].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22(2):255-258. (EI)
[15] WANG Chao, WANG Enyuan, XU Jiankun, et al. Bayesian discriminant analysis for prediction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s and application [J].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20(4):520-523. (EI)
[16] 王超,宋大钊,杜学胜,等.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距离判别分析法及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26(4):470-474. (EI)
[1] 王超,王恩元,刘晓斐.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数学模型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4.
[2] 王超,刘磊.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6.
[3] 吴顺川,唐春安,王超,姜关照.岩石力学物理试验与数值试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
[4] 张成良,刘磊,王超.高等岩石力学及工程应用[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
[5] 吴顺川.岩石力学在线试题库及组卷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参编)
[6] 吴顺川,李利平,张晓平.岩石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参编)
[7] 宦秉炼.地矿英汉词典[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20 (参编)
[8] 年廷凯.边坡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参编)
[9] 吴顺川,史文兵,韩龙强.边坡工程(第2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24 (参编)
[10] 朱红青,李峰,谭波.安全系统工程学[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4 (参编)